|
航天女英雄那个被辱骂的航天女英雄 原创 震惊叔 虽然距离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已经过去了几天,但我们都不会忘记那天的激动心情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驶向太空,我国的航天事业也由此开启了新篇章。 三位航天员毋庸置疑的受到高度关注,其中聂海胜我们都很熟悉,已经是第三次上太空,另两位分别是刘伯明(第二次上太空)、汤洪波。 三位优秀的航天员均出身于农村,年少时吃过不少苦头,后来靠努力读书走出家乡。 现在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力,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成为了伟大的航天英雄。 除了被我们知晓的他们,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更离不开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。 其中一些卓越的女性工作者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 比如神舟十二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,父亲给她取名是希望她的人生像小马吃草一样容易,可是她却选择了最不容易的工作去做。 高考后,她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,正式进入航天领域。23岁,她大学毕业后,保送清华大学,2006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。 博士毕业后,她进入航天科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箭院工作。2008年3月,博士后出站,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。 这些年,她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,也见证了航天行业中,女性力量的崛起。 她所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占到了20%。 面对火箭发射,她也十分的紧张,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充满信心。 除了容易,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不得不提,她就是“航天女教头”、“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”黄伟芬。 为什么说她是女教头,因为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航天英雄们背后不可或缺的人,直白的说,她是负责选拔和训练航天员的。 1992年,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,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。 但当时我们国家在这一块是完全空白的,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、参考。 重担落在了黄伟芬身上,她没有退缩,仅仅用了三个月,她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。 这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,也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。 在之后的近30年里,她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,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。 先后出版了《航天员选拔与训练》、《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基础》、《超凡生活》等多部专著和科普类书籍。 而且她提出,所有航天员的训练课目必须由教员先进行试训,直到总结出最合理有效的方案再用于航天员的训练。 像这个用于航天员紧急撤离的逃逸训练,训练所用的逃逸滑道高度有52米,大概是17层楼的高度。 最初参与测试的就有黄伟芬,但她曾坚定的表示“我不害怕”。 对于航天员的训练和程序的测试必须要周密安全,万无一失,这一点,黄伟芬和团队全部做到了。 30年的时间里,她已经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了太空。而在神舟五号之前,她是并不为人所知的。 无名无利,不能外出,靠的就是对于航天事业的那一份热爱和坚持。 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是《祖国不会忘记》,每次听都会流泪。 因为歌词就是她最真实的写照。 从“神五”首飞、“神七”出舱、“神十”太空授课,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,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,都少不了黄伟芬的付出。 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落地后给她打了电话,“感谢您,黄主任,你的训练是管用的。” 航天员景海鹏也曾这样说: 在他们的心里,黄伟芬是非常值得敬重的。 而近些年来,随着媒体对于航天事业的大篇幅、深度的报道,黄伟芬也频繁的出现在镜头里并被我们所熟知。 我们对于航天员的生活的好奇之处,黄教头总是温温柔柔的予以解答。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,这样一位对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航天英雄,竟然被攻击了。 6月17号晚上,在《新闻1+1》节目中,黄伟芬表示在下一次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女性航天员完全有可能加入,她说我们也考虑到这么长时间的飞行,如果有女航天员的加入,对整个乘组的相融性,包括生活照料,包括计划的管理,这些方面能发挥女性的特长和优势。 正是这些话,尤其是“生活照料”四个字,戳中了某些人的敏感点。 他们因此大放厥词,各种难听的、甚至是羞辱黄教头的言论都喷出来了。 说黄教头有严重的刻板印象,说男航天员生活不能自理,需要女航天员照顾,还有揣测黄教头就是靠生活照料上位的。 在这些人眼中,生活照料就是负责别人的吃喝拉撒睡,是保姆一样的存在。
女航天员上天敢情是伺候男航天员的。 但事实是,生活照料是航天工作中的专业术语,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衣食住行的处理都需要专业技术、技巧,航天员身体状况监测本身也是重要实验。 无论有没有女航天员上天,这项工作都要有人负责。 和医学实验、维修仪器等工作一样,没有什么轻重好坏之分,都同等重要。 之前上天的女航天员就是同时负责生活照料、设备操控、检查仪器等工作。 其实航天员是有三种类型的:驾驶航天员、任务专家、载荷专家,每个工种有对应的工作。这三个工种,按要求高低排列。 其中任务专家里就包含生活照料这项工作,我国曾对航天人员进行过心理评估,测定结果显示从情绪稳定、相容性、耐受性等方面来看,女性航天员所需心理品质重要性均分更高。更适合任务专家。从世界方面的数据来看,做任务专家的女航天员也高于半数。 所以黄教头所说的不过是在陈述客观事实,因为女航天员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做的更好,所以可以多在这项工作上负责。这不代表她们只能做这方面的工作,或者是在其他方面做的差。 那些一看到“生活照料”就想到端茶倒水,洗洗涮涮伺候人的喷子们,你们的刻板印象是从头顶贯穿到脚趾缝了吧。 在接受采访时黄伟芬曾表示像一些高难度训练,比如水下训练,一次要四个小时,对体力有很大的考验。主持人有所担忧的问,男女会有差别吗?但黄伟芬斩钉截铁的表示:男女从来没有区别。 如果黄教头真的有如此深的刻板印象,那早就应该对男女差别对待了,自己也不会奉献几十年的时间在航天事业上。 这次,一些别有用心的极端女权们,抓住“生活照料”几个字不放,都没有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,就自我臆想,甚至给航天英雄扣帽子,真是让人觉得心寒。 作为妇女之友,叔多次为女性不平等的现象发声,叔支持每个人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,但绝不能肆意妄为的扭曲是非,伤害无辜的人。 尤其是这样一位对于航天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之人,黄教头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,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都找不到几个可以做到的。 作为一名女性,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差于男性,而是一直努力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,作为训练航天员的先锋,其中的磨难和艰辛我们可想而知。 如果你真的追求女权,那么这鲜活、杰出的楷模不就是最好的证明,证明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领域,照样有女性佼佼者。 谁说女性吃不了苦、受不了累,头脑不够聪明,做不了这个行业、那个行业,容易、黄伟芬等女性英雄不就一直在用行动去践行。 难道她们所做的这些都不够证明女性力量,反而是需要你们在网上乱喷来证明女性有多优秀? 真是太荒唐了。 |